科大首页 | 高密计算机系

新闻投稿箱
新闻中心
信息分享
更多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饮水思源,红色传承——青岛科技大学赴青州三下乡实践团参观华东保育院

作者:李逸凡 王克爽 管芸菲 赵宗昌    来源:团委/学工办     发布于:2021-08-05 19:44    点击量:

7月23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队伍赴华东保育院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华东保育院旧址,饮水思源,了解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据了解,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华东局于当年4月,在大官营村(现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一处被没收的地主的老宅子里,创办了华东保育院。由李静一任院长,邓六金为政治协理员。之所以把院址选在这里有两点考虑:一是山东此时除济南、青岛还剩孤立之敌外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都已解放,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环境比较安全稳定,能让孩子们较安定地生活;二是大官营村距华东局机关所在地闵家庄仅2里地,离青州县城也不过20里左右。这对保育院就近随时接受华东局领导和即将去青州火车站坐火车南下,都有非常便利的条件。

保育院大厅墙上的文字详细记述了华东保育院的概况、建立背景、创建人物以及各种事迹,队员们跟随着讲解员小哥哥的步伐,在华东保育院的大厅里游览了一周,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之下,队员们对华东保育院的创建始末及其负责人进行大致的了解,之后走进了华东保育院的庭院。院子里种植着花草树木,还有陈旧的木制滑梯和秋千,看上去已经十分陈旧了,做工也略显粗糙,这大致就是孩子们唯一的娱乐场地了吧!庭院被几间房屋围绕着,其中有住宿的寝室,有教室学堂,还有厨房等。

住宿的地方,可以说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屋子里铺着一排被褥,下面是薄薄的草席,床上放着的是煤油灯、学步车和小木马,墙边摆放的是支架脸盆木桌和暖瓶,墙上还挂着一身军装。虽然住宿条件略显简陋,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孩子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温暖的栖身之地了。床边摆放的雕像也形象地向我们传达了当时保育员与孩子们其乐融融的相处景象。紧接着队员们走进了另一间屋子,里面摆放着各种武器炸弹枪支弹药以及军号等战备物资,一般情况下是用不到的。但是如果保育院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这些物资也就派上了用场。

院子的另一边,是学堂和教室——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斑驳的小桌凳整齐排列,黑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用粉笔写的乐谱,里面摆放着的一架陈旧的钢琴,已经弹不出声音了;墙上还张贴着华东保育院的校歌以及其他儿童歌曲,“开起大炮轰轰轰,小朋友们拍手呀向太平”,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和平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美好希冀。

最后,队员们来到了厨房,墙上还张贴着各种各样的菜谱。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饮食资源匮乏,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均衡,为了给孩子们增加钙质,除炖骨头汤外,文芸和老炊事员还一起做醋,用醋焖酥小鱼,让孩子们连鱼带骨头一起吃。此外,他们还想方设法粗粮细做、制订食谱、变换花样、调剂饭菜,增加孩子们的食欲,保育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队伍游览之际,遇见了一位老者。根据她的描述,她是陪同女儿一起来到了这个华东保育院参观的。这位老者告诉我们,她是通过一部电视剧了解到了华东保育院这个地方,这是战士子女们的栖身之地,革命前辈们为了抗战胜利做出了太多牺牲,老者说了这一席话,不禁令人动容。

后来南京、上海解放,保育院南迁,这座在抗战期间承载着希望与光明的小院也渐渐遗弃。直至1999年11月26日,原华东保育院保育科副科长毛巧同志受前辈邓六金同志的委托,带领原华保学生罗新安等,到大关营村考察原华东保育院旧址,以当时师生吃水的古井为参照物,确定了华保旧址。2000年10月,青州市政府在旧址前立碑纪念。原华保部分师生捐款建立了华保希望小学,并在旧址设立华东保育院纪念室,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战争年代抚育革命后代的红色摇篮通过进一步修缮和改造,在新时期绽放出了新的光辉,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保育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书桌上斑驳的字迹,角落里的尘埃,无不在向后人诉说着那段艰难岁月的故事。华东保育院的组建成立,保护和养育了大批革命后代。那群被安置在华东保育院的孩子们,长大后大多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队伍来到华东保育院参观,看见的又何止是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看见的是历史的痕迹,看见的是前辈们的负重前行、筚路蓝缕,看见的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看见的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与繁荣富强。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习近平同志曾言:“做好关爱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青年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我们要想着红旗指引的方向,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创未来。此次青科大“三下乡”队伍的华东保育院之行,紧紧围绕“红色传承,饮水思源”的宗旨,定当以史为鉴,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