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信息学院成功承办计算机学会YOCSEF青岛观点论坛

发布日期:2022-09-21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青岛分论坛于2022年9月17日在青岛科技大学举办了主题为“人工智能‘至小有内,至大无外’,高校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观点论坛,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展开思辨研讨,会议采用线上形式进行。

98801

本次论坛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承办,青岛科技大学王玲玲副教授、刘金环老师担任执行主席,青岛科技大学孙丽珺副教授担任线上执行主席。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尹义龙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全球高被引学者万少华教授,CCF YOCSEF广州主席、华南农业大学黄栋教授应邀作为引导发言嘉宾线上出席。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杨新副院长、山东财经大学崔超然教授、百度AI技术生态部产业学院负责人周天尧、科大讯飞智慧城市事业群副总裁谭昶、山东巍然智能科技技术总监胥志伟、杭州魔为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洋应邀作为思辨环节嘉宾线上出席。全国20余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学者专家,信息学院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CCDE2

在引导发言阶段,尹义龙教授以“高校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有代价的野蛮生长”为题,分别从发展方向、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学科交叉、行业和产业智能化需求方面分析高校AI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目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对AI人才的需求的必然性和多开设AI专业的必要性。万少华教授,从信任度、可依赖、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为大家介绍了自动驾驶中可解释的人工智能(XAI),分析了自动驾驶系统中准确性和可解释性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指出了现有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所存在的问题。黄栋副教授以“浅谈人工智能—以有限计算资源下大规模算法的视角”为题,介绍了基于高阶结构信息的集成聚类、“大”样本与“大”维度下的大数据聚类研究,且针对目前“AI之热”所存在的冷热不均问题,就基础研究应以何为导向、理论算法与应用落地有何差距、高校和企业在AI研究中的定位有何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思辨环节,线上云会场的与会嘉宾围绕三个议题:“高校扎堆开设本科 AI 专业真的有必要吗?如何避免人工智能专业形成发展泡沫?”、“高校内各科研领域对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的依赖是过犹不及还是恰如其分?人工智能是否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企业数智化转型需要‘快餐式’的AI人才还是‘大餐式’的AI人才?什么样的企业数智化转型必须依赖人工智能?”展开了思辨探讨。

最后,YOCSEF青岛分论坛主席包永堂做论坛总结,感谢各位人工智能的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探讨,通过这次论坛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明晰了在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中,我们应如何冷静的找准自己的特色,立足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培养,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同时感谢执行主席,为高校师生和学者提供了一场技术盛宴。